前幾年開始看很多日本推理小說,我想…年輕時愛看倪匡的科幻小說讓我對看這類的書稍能得心應手些。而這麼多推理作家當中,最不能錯過,一定要拜讀的莫過於大師級「松本清張」的系列作品 。我是在看過許多他的作品之後(目前為止20幾本),才看這本「半生記」,因為想要瞭解這位大師的前半生究竟是如何度過的。
看著「半生記」的過程,常讓我想起自己的阿嬤,她在19世紀末出生,現在回想起來,經歷民初那個年代的人曾經活生生的在我面前一起生活,有點不可思議!當時的格格不入小時候我並不清楚是什麼原因,就是對阿嬤常有的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或做事方式覺得很納悶,因為她很長壽,走過動盪的時代,跟在經濟起飛年代出生的我實在天差地別,所謂不同時代的人,我想就算我看再多小說,也無法體會他們的心境吧!1989年阿嬤去世時應該是92歲,整個人生幾乎與松本清張的年代重疊。
在物資缺乏的年代,我想不管是日本、台灣都一樣吧!一般普羅大眾的日子都不好過,但只要願意,還是可以夾縫中求生存。松本大師生長於那樣的年代,我可以說他是生對了時代嗎?有那樣的成長過程、時代背景,當然還有最重要~他的性格、對生活的觀察力、社會現象的洞悉之深,才能創作出如此豐富、緊扣心弦的故事,而他的強大能量早在幾十年前開始悄悄醞釀累積。
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前半生是非常單調無趣的慘淡人生,為了生活庸庸碌碌,卻還是原地踏步,如同深淵般無法跳出框框。說是慘淡沒趣,我想在當時每個人為了餬口就已勞心勞力,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想別的事情,甚至培養什麼嗜好興趣的。
即使經過了維新改革,傳統的藩籬還是難以打破,但在戰後的重整時期,他終於找到機會,也好好的把握了。松本清張以日本各地為背景,各自寫了不同的故事,如果看到自己曾經旅遊過的地方,心情不免雀躍起來,但想到是殺人或棄屍地點又毛毛的,真是令人矛盾,原本是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啊!很多作者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放入自己經驗相關的題材,松本清張也不例外,像是印刷技巧,走訪歷史古蹟,鐵道之旅等。
這本書很多情節常讓我想到小說裡似曾相識的橋段,例如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,他正在寫「西鄉紙幣」時,某天在路上遺失了寶貴的鉛筆,於是他延著每天必經之路,也就是鐵軌旁的小路,非常仔細的找了起來,讓我想到「砂之器」的警察頂著大太陽,辛辛苦苦延著鐵路線找小小的碎布片那個場景。
從20跨到21世紀的我們,是否會同意20世紀的轉變非常巨大呢?尤其後半電腦網路陸續發明,世界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,發生什麼事都不奇怪!而且真的是「天涯若比鄰」了。
時代在改變,不變的卻是人類的自私、貪婪、權力慾望,聰明的你要選擇讓自己淹沒在那些洪流之中嗎?!
留言列表